周恩來訪問緬甸時,欣賞緬甸音樂家表演。
1963年冬到1964年春,周總理訪問歐亞非14國,是具有偉大歷史意義的事件。作為隨行的電影攝影師參加這一工作,我感到莫大的幸福。對我來說,這也是一個非常難得的學習和鍛煉的機會。 在代表團里,我們攝影師的工作遠不是最辛苦的,但是我們的行李卻是最重、件數最多的。我和莊唯同志兩人光是 在周總理訪問的72天里,攝影機從來沒有一天的休息。這次我們總共拍攝了近十萬尺膠片,編成了5部長紀錄片、2部短紀錄片,總計30多本。這段時間,工作很緊張,人手少,我們既要拍攝,又要做不少編輯、錄音師、制片員、攝影助理和照明等工作。我們深刻地認識到了這次工作的意義和我們責任的重大,即使工作再緊張,困難再多,我們都要盡力把影片拍好。領導同志重要的政治活動,固然不能漏掉,同時還要多拍一些背景材料,使影片更加完整一些。如:《周總理訪問巴基斯坦》影片中,有一部分介紹巴基斯坦古代文化的鏡頭,就是在十一點半拍完總理在西巴基斯坦地方議會發表演說之后,下午兩點半代表團飛往東巴基斯坦首府之前,我們利用午飯、午休時驅車到拉合爾市郊清真寺、古城堡、花園拍攝的。 周總理出國訪問,一時成了世界輿論注意的中心。周總理到哪里,哪里就聚集起大批記者,我們在開羅一下飛機,哎呀,光是拍照片、拍電影的就有上百人。我們背著35斤重的攝影機一刻不停地擠呀、搶呀,奔跑……想盡辦法進行拍攝。比如《周總理訪問西非》一片中,在庫納克里夾道歡迎的場面里,為了讓周總理、陳毅副總理乘敞篷車的畫面在銀幕上多出現幾次,我們一連五六次目送敞篷車走遠后又追到車前面拍攝。 在炎熱的黑非洲,整天揮汗如雨不必說了,就是在涼爽的北非,甚至在冬季的阿爾巴尼亞,我們也經常是滿頭大汗的,不過每當經過一場緊張“戰斗”之后,如果發現沒有漏掉什么材料,而且還拍了一些精彩的鏡頭時,我們的心情是無比愉快的。這時候,我們總會想起,總理對我們的關懷,代表團和大使館同志對我們的照顧,友好國家政府和同行給我們的協助,黨多年來對我們的培養…… 寫于2000年 (本文作者:中央新影高級記者)
第1/1頁
視頻推薦
|